基于人工智能的TBM选型适应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随着我国西部的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交通、矿山、水利等重大 “生命线”工程,而深埋长大隧道往往是这些生命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限于地质、地形和自 然环境条件,从施工工期、造价和技术进步3个方面考虑,TBM(Tunnel Boring Machine)工法是深长 隧道开挖的优先选择。深长隧道TBM的适应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进行有效和定量的评 价。主要影响因素为不良地质,如突涌水、软岩大变形、断层破碎带、岩爆等;此外,隧道的设计、隧 址地质条件等对TBM的选型也有重要影响。人工智能方法具有能够分析复杂因素影响和处理复 杂问题的突出特点,可用于TBM选型适应性的有效评价。首先,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 方法,通过TBM选型评价知识的获取,选取能够充分反映不同机型地质适应性差异、具有代表性和 区分度高的7个评价指标,构建了TBM选型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了各 个评价指标的模糊隶属函数。其次,通过编写权重辅助计算程序,确定了3种TBM机型选型适应 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中,为了避免单指标决策的局限性和主观臆断的缺陷,采用智能设计理论和 决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多指标智能决策的定量化选型。将评价模型与知识获取相结合,以 规则的形式表示知识,构建了TBM选型适应性评价知识库。最后,基于智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平 台IDsDP,开发了TBM选型适应性智能评价决策支持系统,为深长隧道TBM选型提供了一种新的 量化评价方法。利用该系统对高黎贡山铁路隧道TBM的选型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 情况相吻合。

  • 2021-06-29
  • 阅读65
  • 下载0
  • 14页
  • pdf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极限及对策

人工智能可被视为“广义劳动力”,它与劳动者在劳动范围上存在非空交集。 在相交的部分,既存 在人工智能与劳动力之间的劳动替代关系,也存在人工智能补充劳动供给不足的现象;在不相交的部分,人 工智能与劳动者各有所长。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从积极作用看,它有助于 丰富劳动的内容与形式,增加劳动财富。 具体而言,可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事“没人干”,二是劳动者 “不愿干”,三是劳动者“不能干”。 从消极作用看,当人工智能与劳动者构成劳动替代关系时,会导致劳动者 失业,引起诸多社会问题。 在短期内,复杂的、通用性的、非重复性的、需要承担完全民事责任的劳动难以替 代;在长期内,需要因果推理的劳动难以替代;人工智能永远不能替代发明创造、情感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劳 动,这些劳动构成了人工智能替代劳动的极限。 人工智能对劳动的替代,受到技术、经济和制度三个因素的 影响。 制度可以调控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速度、范围和深度,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 的有机统一。 因此,可通过科学的制度,促进人工智能替代劳动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 2021-06-30
  • 阅读62
  • 下载0
  • 9页
  •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