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端大数据的智能导向钻井技术方法 (1)

导向钻井技术方法是 21 世纪全球石油工业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美国“页岩气革命”核心技术水平钻井的关键组 成部分。当前,导向钻井的主要研究目标是提高钻井速度、降低钻井时间和风险,智能化是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 了国内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石油工业应用情况,建立了云端大数据智能导向钻井方法架构,提出了随钻测井参数人工智能 反演与识别方法,指出了云端大数据与智能算法管理的实现途径,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云端大数据智能导向钻井方法主要 包括物联网感知层、大数据存储层和云平台决策层。物联网感知层实现井场关键信息的采集并传输至大数据中心;大数据中 心支持数据存储与云管理;云平台决策层依托大数据中心的海量数据,进行云端地面软件控制、人工智能决策以及云平台管 理。(2)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智能反演与识别地层岩性,选择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密度、声波、补偿中子、电阻率等 6 条随钻 测井数据,分别采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地层岩性反演与识别,决策树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达到 0. 81 和 0. 89 的准 确度,形成了一套可快速自动描述岩性特性分类的方案。(3)云端平台管理决策可进行井下实时数据解码,获取钻井轨迹和 测井曲线,其中云端人工智能决策模块对地层及钻井参数进行智能反演预测,可实现钻井轨迹智能修正和钻井参数智能优 化,保证智能导向工程钻得准、钻得快。

  • 2021-06-21
  • 阅读93
  • 下载0
  • 9页
  • pdf

应用颌间牵引改善数字化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咬合不良

目的 评价应用颌间牵引改善数字化技术联合自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后仍然存在的上、下颌咬合关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进行的18例利用数字化技术联合自体骨移植修复口腔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术前均采用数字化辅助外科技术制作个体化树脂头模、设计腓骨或髂骨修复的位置及高度,其中17例为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1例游离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9例术中植入Ormco颌间牵引钉并术后早期颌间牵引,维持咬合关系稳定,另外9例术中未同期植入牵引钉,术后无颌间牵引。记录颌间牵引钉使用数目、位置、咬合关系情况。 采用Fisher确切概 率法(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早期颌间牵引与未采用早期颌间牵引这两种方法对数字化技术辅助修复下颌骨缺损后咬合关系的恢复效果。结果 手术同期植入牵引钉并早期颌间牵引的9例患者中,2例(22.22%)出院时(术后12 ~ 14 d)咬合关系正常、7例(77.78%)出院时存在不同程度后牙早接触;9例未同期植入牵引钉患者中,3例(33.33%)出院时咬合关系正常、6例(66.67%)存在不同程度咬合早接触,两组患者出院时咬合关系不佳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 = 1.00)。术后1、6和12个月复诊,手术同期植入牵引钉并早期颌间牵引的 9 例患者,咬合关系均正常且稳定;未同期植入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患者,术后 1 个月仅 2例(22.22%)咬合关系正常、7例(77.78%)患者均不同程度咬合关系不良,未同期植入颌间牵引钉组患者咬合关系不佳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植入颌间牵引钉并早期颌间牵引组的患者(P = 0.002)。结论 应用牵引钉早期颌间牵引明显有利于数字化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后的咬合关系稳定。

  • 2021-06-18
  • 阅读93
  • 下载0
  • 6页
  •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