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这是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再次强调“新基建”的重要性。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又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为“十四五”时期“新基建”指明了发展方向。从中央层面的政策布局不难发现,“新基建”的“新”字主要体现在数字化上,其核心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数字基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如何认识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框架,把握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进一步明确“十四五”的建设路径并制定合理政策,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0.1为规范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施工安全,制定 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等级新建?改扩建?大中修公路工程? 1.0.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1.0.4公路工程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1.0.5公路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 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文件规定了汽车整车制造工厂的零碳工厂认定和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工作流程、控制指标、碳排放量核算、评价认定、信息公开、提交技术材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具有实际汽车整车制造过程的工厂认定和评价零碳工厂。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在广泛调研、专題论证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公路路基施工经验,败纳了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应用成果,借鉴了国外相关标准、规范,体现了安全、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修订后的《规范》共10章:1、总则:2、术语、符号:3、施工准备:4、一般路基施工;5、路基排水;6、特殊路基施工;7、冬、雨季路基施工:8、路基防护与支挡:9、路基安全施工与环境保护;10、路基整修与交工验收。
项目管理就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领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达成的综合协调与优化。 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1)制定好计划(2)建立好组织(3)配备好资源(4)监控执行(5)总结提高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是引导道路使用者有秩序地使用道路,以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运行效率的基础设施,用于告知道路使用者道路通行权力,明示道路交通禁止、限制、遵行状况,告示道路状况和交通状况等信息。
本标准共分22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光电缆线路,固定信号机、发车指示器及按钮装置,转辙设备,列车检测与车地通信设备,车载设备,室内设备,防雷及接地,试车线设备,信号设备标识及硬面化,联锁,数据通信,列车自动防护,列车自动监控,列车自动运行,列车自动控制
没有账户,需要注册
本工程建筑为办公生产大楼,由地上32层、地下3层组成;其中1-5层为裙楼、6-32层为塔楼。地下1-3层含停车场、人防、设备用房;地上部分:主楼一层含公共大厅;5为设备转换层,11、22层为避难层,33层设置机房;6-10层、12-21层、23-32层为办公生产用房。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能源系统智能化特征越来越突出,能 源开发、生产、传输、存储、消费 全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所 涉及的设备和系统将数以亿计,在 规划和运行过程中将产生海量数据, 且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因实时性 要求高而快速增长。这些数据贯穿 着能源互联网各个环节,蕴含着巨 大的价值。
技术开发的迭代推进和技术应用的规模化积累,在推进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同时,也使数字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和可靠。数字技术的先进性、复杂性、集成性与数字化系统覆盖面更广、界面更直观、操作更简单同步发展。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数字化系统。
本工程为单缆无源系统,将为大楼提供全面无线通信信号覆盖,所设计的室内覆盖系统是为智能化大楼室内移动通讯信号覆盖的需要而提出的
针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潮流计算方法均基于回归模型,不具有潮流判敛功能对输入的潮流不收敛样本仍映射出虚假系统潮流分布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潮流分析的多任务学习模型,同时具备潮流判敛及潮流分布计算功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气吹灭弧原理的一体化防雷灭弧间隙,并且基于磁流体动力学原理 (MHD)对间隙电弧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该一体化防雷灭弧间隙模型,分析了间隙电弧熄灭的能量消损过程。
数字孪生城市是在数字空间对物理城市进行复刻、精准映射、实时交互的数字城市,通过数字建模、感知连接、智能分析等技术,洞察物理城市运行状态,仿真推演运行趋势,形成智能交互决策,反馈于物理城市,实现对物理城市的持续优化和迭代升级。自 2017 年“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理念被首次提出以来,在国家部委政策驱动下,数字孪生城市相关技术逐渐成熟,全国多地加快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创新实践,在文旅、城市治理和网络等热点领域形成大量优秀案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应用效能不断增强。
设备点检SOP培训PPT课件
扫码咨询
或
客服咨询
用手机扫二维码
复制当前地址
方案库赚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