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是5G商用元年,探讨5G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图书馆应用5G技术的策略可以 为图书馆迅速融入5G时代奠定基础。介绍5G的相关概念、功能特点,分析5G对图书馆、图书馆 用户、图书馆员产生的影响,提出图书馆可从构建图书馆新脉络、打造图书馆新场景、建设图书馆 云体系、重构图书馆安全阀等方面着手,推进5G时代图书馆的变革与发展。
目的 验证在5G通讯远程操控下采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颅脑疾病的可行 性。方法 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前瞻性招募3例拟接受DBS的患者。 其中1例为特发性震颤,2例为帕金森病。在北京与海南三亚(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两地搭建5G 通讯链路。手术组在北京手术室完成患者的头架安装、开颅、微电极穿刺等手术操作;远程控制组在 海南三亚完成远程手术计划制定、远程控制微电极记录(MER)、电极植入结果影像确认等步骤。 结果 远程手术期间5G通讯下行最大峰值速率为119 Mbps,上行峰值速率为27 Mbps,平均时延 76 ms。术中远程操控MER推进器进动过程顺利,无因信号传输延迟导致卡顿的现象。手术室现场 语音、画面及MER信号等信息传输流畅。手术完成顺利。患者术后无穿刺道出血、感染、皮肤破溃等 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特发震颤患者临床震颤评分改善率为43.6%;帕金森病患者统一帕金森 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4.9%、90.5%。结论5G通讯技术下远程控制DBS术中 MER具有一定可行性。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
5G技术的开发有助于医疗行业在远程应用中加速发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急救、远程手术等业务 也随之逐渐趋于成熟。视频业务作为5G三大应用场景的主要业务之一,通过高分辨率、高帧率视频的快速传输,为 开发医疗技术、优化诊断结果、提高医疗效率提供了基础。其中,虚拟现实(VR)是5G视频业务的重要领域,可有效 地与医疗结合,实现院内院外VR直播和VR探视等功能。但是VR对承载网要求较高,传统4G网络构架带宽和时 延均无法达到医疗领域中VR数据传输要求。以VR探视为例,提出基于5G SA智慧医疗专网的承载网方案,运用 Flex—E弹性切片技术将医疗资源与公共资源隔离,确保VR数据的高效传输,同时加入边缘计算和基于云的VR技 术增强VR场景的切片方案,为VR应用在医疗业务数据传输中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方案。
针对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保护,设计并实现了全数字化的动模测试系统。在保留传统动模测试功能的基础上, 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分层结构,对原动模测试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新型数字化保护的测试功能。结合数字化变电站 的技术特点和数字化动模测试平台,分析了数字化保护性能测试的相关内容。该测试平台的暂、稳态运行和数字化保护试验 表明,测试系统采样准确、输出接口规范、测试功能齐全,完全满足数字化保护和其他二次设备的检测需求。
:沟通内容 、沟通方式 、沟通及时性是影响作业班组成员间沟通有效性的三大因素 。 通过对核电厂 数字化主控室采用新的状态导向法事故规程(SOP)进行工作域分析 ,提出了操纵班组执行 SOP 时沟通 内容特征的假设 :电厂状态及其参数 、电厂系统功能和设备 、规程是主要的沟通内容 。 在核电厂全范围 模拟机上 ,3 个操纵班组在事故场景下进行了操控实验 。 实验结果表明 ,数字化主控室操纵班组执行 SOP 进行事故处理时沟通内容特征的假设成立 。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教育大数据的概念给予界定,对大数据教育应用的一般流程和关键技术加以解读,分析了美国普渡大学的课程信号项目,通过对该案例的深度精细解读,将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大数据相关概念和应用,明晰大数据教育应用的一般流程和应用范式,以及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挑战,启迪未来研究。
核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软件验证与确认(V&V)的主要任务是查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缺陷,评 估软件潜在的风险与危害,并提供解决方案以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其中软件V&V工具和方法的选择 直接影响到V&V活动的成效。本文从核电站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功能出发,针对已有堆型和新 研制堆型两种不同对象的特点,提出其软件V&V的模型,分析相关的方法和工具,并总结软件V&V 活动的关键因素。
基于 CsI(Tl)探测器的 α/γ 波形甄别能力 ,采用上升时间法 ,设计了一种波形实时甄别系统 ,系统 由高速 ADC 和高性能 FPGA 组成 。 介绍了实时甄别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甄别算法设计 ,利用60 Co γ 源 、 241 Am α 源对实时系统进行了甄别测试 。 研究表明 :设计的数字化实时波形甄别系统体积小 ,能实时 甄别开 α 、γ 粒子 ,甄别品质因子为 0. 687 5 ,事件计数率可达 2. 5 × 105 s - 1 。
没有账户,需要注册
包括集团管控系统、工厂系统、开发发布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网关系统5大子系统,旨在实现集团内部多工厂、多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和数据共享。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工业物联网平台,整合各工厂的生产、设备数据和资源,打造集团统一的工业操作系统底座,为集团提供统一的管理视角和决策依据,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效率和协同效应
清华之后,北大也不甘示弱,推出了DeepSeek教程。清华的教程是传媒学院出的,而北大的这份文件是人工智能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出的,所以总体上内容更加专业、全面和深入,尤其还提到了AI时代工作和技能需求的变化,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料。
成都市作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理念,运用 CIM 平台+免接口数据集成技术,打造城市大脑, 推行网络理政。通过接入市、区(市)县两级部门信息系统,融合政 府、企业和社会数据,以网络理政为城市大脑中枢,构建能在线监测、 能分析预测、能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 力。
本书在实践积累与行业洞察基础上,试图对一系列关键问题做出解答:工业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有何不同?工业大模型的技术体系与关键技术何在?工业大模型赋能的重点领域和主要场景包括哪些?我国和全球工业大模型的产业生态如何?
无线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对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韧性、畅通发展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5G、卫星互联网等无线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无线经济总体规模稳步增长,支撑了新质生产力的积累壮大。
自 1997 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定期组织开展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每年发布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 下简称《报告》),至今已持续发布 54 次。《报告》力图通过统计数据真实反 映我国互联网络建设发展历程,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国内外行业机构、专家学者 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
数字贸易是继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之后的新兴贸易形态。积极参与数字经贸规则制定、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数字时代机遇的普遍选择。数字经贸规则对数字贸易发展兼具“加速器”和“稳定器”作用。
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融合趋势明显,赋能多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智转数改”的新需求下,企业上云用云需求不断深化,对应用现代化能力、稳定性保障能力、云原生安全能力、云成本优化能力、垂直类应用能力以及云算融合能力等方面要求不断提升,带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特别是云计算与智算的加速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快速革新。
扫码咨询
或
客服咨询
用手机扫二维码
复制当前地址
方案库赚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