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基线定位技术及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自然的不断探索,人类的足迹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延伸。在天空,人们不断突破速度的极限,并且向着宇宙深处不断进发;在水下,人们不断挑战着下潜的极限,打开未知海洋世界的大门。但无论上天还是下海,都需要导航定位来提供位置、姿态信息。然而人们对海洋探索的步伐远不及对天空的认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磁波信号在海水这种高导电介质中衰减严重,而且频率越高,衰减越严重。例如频率为3~30kHz的甚长波在海水中传输的深度也仅能达到20m。因此,尽管卫星导航系统可为不限量的用户全天候地提供三维定位、定时和速度测量,定位精度很高,但是水下航行器只有上浮接近水面才能获取卫星导航系统或其他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导航信息,如果航行器在水面以下相当深处航行,到水面就需要很多时间和能耗。上述缺点限制了卫星导航系统或其他无线电导航系统在水下航行器中的应用。此外,尽管最新的研究表明,蓝绿激光在水下吸收率低,穿透性强,美国也成功进行了卫星-潜艇激光通信试验,但激光通信单点传输,广播效果差,对接难度高,因此在水下定位导航领域依旧以惯性导航、地球物理场导航和声学导航为主。

  • 2022-03-03
  • 阅读47
  • 下载0
  • 15页
  • docx

海洋激光遥感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国内确立了由海洋经济大国向海洋经济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海洋参数遥感、海洋资源测绘、水下目标探测等领域的新原理及关键技术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利用上述研究成果获得海洋水体特征参数(如声速、温度、盐度、折射率、体粘滞系数等),可为研究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体系,改善海洋环境、海洋灾害预警与海洋气象预报准确度,研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策等基础科学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我国在民生经济领域对海洋信息的探索与研究,以及对海洋资源的全方位、高效益和可持续地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特别对我国海军新的战略需求、海上利益保障和积极探索全球全域作战的战略战术提供技术保障。目前,声学探测手段在海洋探测领域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不仅受海水的盐度、温度和水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还受到海洋的边界条件和时空变化等的制约。声纳水下成像技术虽然探测距离较远,但图像分辨率较低,不易辨识小目标。此外,传统的接触式光学与电学海洋探测手段存在覆盖面小、测量速度慢、同步测量困难等缺点;而非接触式的星载微波辐射和红外辐射遥感探测技术虽然可实现快速、大范围探测,但由于水体对微波和红外极高的吸收性,只能获得海水表层信息。因此,急需发展激光遥感新原理及关键技术来弥补海洋探测中的不足,实现高速、高精度、低成本和大面积的海洋探测。

  • 2022-02-26
  • 阅读48
  • 下载0
  • 15页
  •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