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脑机接口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脑细胞培养物)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的不依赖于常规大脑信息传输通路(外周神经和肌肉组织)的一种直接通信和控制技术[1],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方式。脑机接口的研究涉及脑与神经科学与工程、认知科学、材料科学、数学、临床医学、微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2-3]。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尔发现了脑电波,正式开启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先期研究[2];1960—1970年,脑机接口技术开始真正成形,相关研究和机构逐渐起步[3];1970年,美国国防部下属的科技创新机构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组建团队启动脑机接口研究;197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Jacques Vidal首次提出了“脑机接口”概念;2000年左右,脑电波检测等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脑机接口的技术、标准和发展方向逐渐明朗;2005年至今,脑机接口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商业化发展开始起步,相关技术和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应用和热度也日渐攀升。近两年,Facebook、Neuralink等科技巨头及其旗下公司在脑机接口应用领域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引发新一轮社会关注热潮。脑机接口技术在学习训练、医疗复健、自动驾驶、军事装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潜力,且应用范围在逐步扩大。世界多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加速布局脑机接口,抢占全球科技竞争战略高地。
- 2022-02-08
- 阅读84
- 下载0
- 12页
-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