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型声呐系统的几个科学问题

声呐是以声波探测水下目标的装备,并经常特指其为水下军事应用装备。依据声呐所处的运载平台及其主要作战任务不同,其关键技术有显著的不同点。例如,舰艇载声呐可容许基阵孔径的中尺度设计、发射功率的大容量设计与空化阈的提升设计,但须考虑复杂的噪声抑制与多普勒处理;岸基声呐系统可允许基阵孔径的大尺度部署、空时信号处理算法的大规模复杂性设计、以及多视多快拍的联合处理设计;而航空载声呐受到体积、重量、规模的限制以及滞空时间约束,必须考虑超越单装备使用方式的独特设计。上述的声呐设计重点虽各有侧重,但基本的设计焦点是最小可检测信噪比。为此,基本的设计方法是在某些“标准” 海洋环境中针对静态的“标准”目标,利用单拍或少量拍的有限观测数据进行信噪比优化。当然,改善信噪比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从传感器数据中获得水下空间的解释。传统声呐设计止步于信噪比改善设计, 关于水下空间及目标的信息解析较薄弱。各种拓展传感器孔径尺度的工程设计与技术实现上的巨大努力是重要的,但从本质上讲也属于低频段信噪比增益的设计范畴。理论上检验设计的工具是静态的确定性的声呐方程。试验上考核设计的方法是离散的、相对稳定的、合作已知目标状态下的测量与检验,而且,测量结果必须向双“标准”条件进行映射。

  • 2022-03-03
  • 阅读60
  • 下载0
  • 14页
  • docx

海岸带地形快速移动测量技术

按照海岸带的定义和界限划分标准,海岸带通常包括三部分:一是海岸部分,指海岸线以上2km沿岸陆地的狭窄地带;二是干出滩(海滩或潮间带)部分,指介于海岸线以下至零米等深线之间的潮浸地带;三是潮下带部分,指零米等深线至15m水深的下限地带[2]。 从海岸带的界限范围及其陆海衔接结构来看,很难用一种测量技术手段来彻底解决海岸带陆海地形的测绘难题,特别是目前海图、地形图存在着基准不一、关注点不同、标准要求差异等技术瓶颈。按照我国测绘法的任务界定及海岸带陆海地形特征来看,海岸带地形测量是海洋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测绘作业的薄弱环节,测绘工作者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采用电子平板仪和人工实地测量等方法获取海岸线、干出滩地形、航行方位物、碍航物等地理信息。经粗略计算,基于当前装备技术和人力投入,按照1:5 000比例尺测绘规范要求,至少需要10年时间才能完成我国海岸带、海岛礁地形测绘任务,加上海岸带易受人工活动、自然等因素影响,其地形变化迅速,采用常规方式从外业测量到编绘海图最快也要2年时间才能提供新测成果,这种长周期作业模式很难满足多变的海岸带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保障需求。因此,急需寻求一种海岸带地形快速机动测量的技术和方法,来逐步改变目前海岸带地形测量手段单一、作业艰苦而危险、周期过长、效率低下的局面[3]。

  • 2022-03-03
  • 阅读57
  • 下载0
  • 11页
  •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