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作为可防卫的居住模式,封闭住区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出现在发达国家,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在全世界迅速扩散;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封闭住区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社会阶层分化、郊区化、种族、安全需求及政府职能的缺失等是全球范围内封闭住区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封闭住区在中国城市大量涌现,而在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的新建住宅中,封闭住区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涵盖住房市场化、土地制度及福利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以及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在空间共享方面,封闭住区的出现是社会空间私有化的具体表征,被描述为“私人利益排挤公共空间” 的产物,负面影响包括压缩城市公共空间,降低其使用效率;弱化人际交往,进一步加剧社会空间隔离,这与西方学界有关封闭住区造成城市空间碎化和社会隔离的主流观点相一致。但总体来说,国内关于封闭住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进展集中在对封闭住区的空间、制度和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以及介绍国外对封闭住区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应对举措等方面的综述类文献 。

  • 2022-01-25
  • 收藏0
  • 阅读50
  • 下载0
  • 14页
  • docx
  • 402.77M

评价

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