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环境的重要构成,其概念可能最早来源于 18 世纪的英国 ,多以“开敞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而关于城市微空间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认识。在西方,与微空间类似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1963年,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提出“口袋公园”的概念,主要是指散布或隐藏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主要为本街区的居民服务。在不同国家,口袋公园又被称为“迷你公园”“绿亩公园”“袖珍公园”“小型公园”“贴身公园”等,面积多在1万平方米以内。从近年我国上海、深圳等地开展的微更新实践看,国内虽未明确提出微空间的概念,但其规划实施对象与微空间较为相似,如上海微更新重点打造的绿地、广场和交通节点等,深圳重点打造的立交桥下绿地、防护绿地和建筑间隙空间等。从国内相关技术规范看,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和公园设计规范等,均对各类绿地及广场的分类、规模和服务半径等作了相应要求。其中,小区游园一般要求规模在 5000m 2 以上,最小规模的带状公园及街头绿地一般要求规模在 400m2 以上。